本报讯:昨日,本报以《行人爱“穿越” 频拆护栏网》一文报道了公明东环路护栏网屡遭破坏的现象,工作人员随即赶往现场进行修补,然而不出一天,刚修补好的护栏网再遭“黑手”。
护栏网再遭破坏
昨日下午1时许,记者再次来到公明东环路松宝大家具广场附近进行回访,看到东环路修好不到一天的隔离护栏网再次被人破坏,仍有不少市民从缺口来回穿行。记者走近发现,护栏网的连接处是用上下两颗螺丝扭在一根铁柱上的,此次破坏不是对护栏网整体掰弯,而是扭掉一边的螺丝,另外一边没有扭开,护栏网成了一扇门,可以随意打开供行人穿行。记者发现,不时有市民为图方便穿过护栏过马路,非常危险。
不一会儿,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再次对损坏的护栏网进行修复。屡修屡坏、屡坏屡修,这让工作人员很无奈。“你看,我们随行的车上有一堆新护栏网,每天往返这些破损点进行更换,这个点换得最频繁,有时一天换两三次呢。一段时间护栏网就用完了,就要去护栏网厂再去买,损失啊!”一名工作人员说,“我们每天就在外面对护栏网进行维修,可这边刚修好,那边又坏了,而且护栏网维修工作繁琐,又没有人专门看着,整天都在做重复性劳动,希望市民爱惜公共设施,同时也为了自身安全。”
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,他曾看见过一个中年男子卸护栏网。“我看着这护栏网经常有工人来换新的,感到十分奇怪。有一天清晨,我到松宝大家具广场门口锻炼时,发现一人迅速地跑到护栏网边,用螺丝刀卸护栏网,不到两分钟就卸了下来,我以为他会拖去卖,没想到他将护栏网踹了几脚,使其变形躺在绿化带上,然后掉头就走。”
市民盼建便民天桥
护栏网是保护道路行驶安全和行人安全的基本保障,护栏网屡遭损坏让许多市民也十分气愤。
市民梁先生说,道路护栏网屡屡被损,主要原因还是在执法部门,监管不严、执法人员责任不到位,处罚不到位,因此加大法律约束很有必要。市民王先生则认为,市民法律观念淡薄是一方面,不曾想过为了自己方便,破坏道路护栏网是没有公德心的行为。因此提高市民素质,才是根本。
但附近一些受访市民也认为,回到实际上来,东环路的公共配套设施到底是否需要完善值得有关部门考虑。这么长的一条路,没有一座天桥,难道南庄新村的居民就要每天绕两三里路去上班、上学?作为主管部门的新区交通运输局应该拿出论证来,在这个缺口修建天桥是否科学、合理。 |